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信阳市以优异成绩 喜迎党的十九大(系列述评之二)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我们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在全国其他地市承担改革试点项目大幅减少的情况下,信阳不降反升,国家级 20个,省级19个。中央和省里把这些改革任务放在信阳搞试点,这是对我们的信任,也是对我们过去工作的肯定,更是难得的机遇。”

9月7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乔新江在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的讲话,让在场的与会人员听得热血沸腾。

敢想敢闯、站位全局、深入实际、勇于担当的信阳人,在近年来的深化改革中破解了很多难题,多项改革和试点干出了成效、干出了经验、干出了样板、干出了典范,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涉军维权“信阳模式”备受推崇、医改难题的“信阳经验”获各界点赞、困扰200万外出务工人员的“医保异地就医报销难”得以破解……

农村改革试验试出经验

我市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由于多种原因,这里的经济一度落后。几届信阳市委的决策者意识到:无论担负的使命和责任,还是信阳的现实和未来,都要求信阳进行改革创新,大胆实践。

在中央、省里没有要求的情况下,信阳主动提出创办试验区,自己给自己加压力,逼着自己干。正是有了这份敢为人先的闯劲,信阳把一些过去落后的工作做成了全国、全省的示范。

2014年,信阳市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承担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改进农业补贴办法试点试验、涉农建设性资金整合试验和扶贫开发综合改革试点等四项改革试验任务,2016年8月,信阳市又获批重要农产品收入保险试验任务。

两年多来,我市着力强化改革保障,确保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全国农村改革发展探索出路子,为中央制定完善政策法规提供依据,为促进地方农村发展注入动力。

信阳市整合涉农资金的创新举措,得到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袁纯清的高度评价。围绕实现贫困留守群众“人不出村、村头脱贫”,实施“传统产业+基地+贫困户”等8种产业扶贫模式,受到国家扶贫办主任刘永富的充分肯定。

改革激活了要素,增强了农业发展内生动力。开展扶贫开发综合改革,消除了扶贫体制机制障碍,形成扶贫开发合力,增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提高了扶贫效率,真正实现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激活了林业生产要素,释放了林业发展潜能,实现了农民得实惠、生态得保护、林区得发展。尤其是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了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经济体制改革改出活力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我市在经济体制改革中,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引领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迈进,全面释放改革红利,助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作为全省地税系统唯一一家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我市地税局以自主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分类分级为重点,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数据管理为抓手,以科技信息化为支撑,积极构建税法遵从型现代税收管理模式,为全省乃至全国地税系统税收征管体制改革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板。

结合重点项目建设,我市畅通融资渠道,保障了30个重点项目顺利推进;经济发达镇平桥区明港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走在全省前列,作为全国25个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之一,该镇立足实际,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公共服务体系和产业发展模式,为全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结合茶产业和林业等特色产业发展特点,我市先后推出以茶叶和林权为抵押、支持小微茶企业和林企业发展的创新型融资产品──“茶益通”和“林权贷”。“茶益通”是目前全国唯一茶产业专属融资产品,“林权贷”产品全省发放首先在信阳“破冰”。金融产品创新不断,为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

民生领域改革改出满意度

发展需要改革添动力,群众期盼改革出实效。

如何在民生领域改革上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提升群众的满意度?我市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创新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等举措,持续推进改革向纵深发展。

以推进高质量就业为目标,我市建设人力资源“网上超市”、建设劳动力市场“招聘集市”和建设基层就业和社保“服务门市”等“三市联动”,推进就业创业,提升全市整体就业服务水平。新增就业人数远超省定目标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远低于省定目标任务。

为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方便群众直接反映问题,我市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建立民声手机短信平台,实现群众诉求或意见建议处理过程、办理结果“可查询、可跟踪、可督办、可评价、可问责”,打通了解群众诉求的“最先一公里”和立行立改的“最后一公里”,被群众称为“民声110”。近年来,通过民声手机短信交办的案件群众满意率达90%。

以电子社保示范城市创建为契机,我市建立起网络覆盖城乡,服务窗口市、县、乡、村四级联动,集全部业务网上申办。广大人民群众和参保单位可以足不出户在电脑旁、在掌上、在家中,随时随地查询、了解、办理社会保险业务,真正让社保服务“触手可及”。仅2016年,市本级共受理各类业务近5万件,回访满意率达98%,无重大恶性投诉事件,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2016年11月18日,我市率先在信阳务工集中地的广东东莞设立首家驻外就业社保服务窗口。2017年3月11日,市人社局与海军总医院正式签订《跨省异地就业即时结算定点服务协议》。如今,东莞、北京、上海、深圳、乌鲁木齐、郑州等多地的信阳务工大军都能在务工地享受到社保直通服务。信阳市因此成为全省唯一一个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电子社保示范城市”荣誉称号的城市。

司法体制改革改出成效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部署。十八大以来,信阳全面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深化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深化裁执分离改革、创新发展涉军维权“信阳模式”等司法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全力打造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建立“公众安全指数”发布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为避免地方保护主义,消除群众对“民告官”案件公正性的疑虑,我市积极探索行政案件异地管辖制度改革。市中级人民法院打破行政区划和“原告就被告”的管辖原则,实行行政案件互相交叉管辖,取得良好效果,较好地解决了群众不敢告、法院不敢审的问题。省高院向全省推广“信阳模式”,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批示肯定。

信阳是驻军大市、兵源大市,每年应征入伍青年达4000多人,各类涉军优抚对象达30万人,居全省第一。为依法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我市建立有力的领导协调机制、高效的审判执行机制、多元的纠纷化解机制、及时的跟踪回访机制,夯实了涉军维权工作的实践基础。最高法院院长周强把信阳涉军维权的做法称为“信阳模式”,要求在全国法院推广。2016年7月,省高院召开涉军维权“信阳模式”一周年座谈会,新华社等多家新闻媒体对“信阳模式”进行了实地采访。

以问题为导向,以民意为引领,我市从2016年8月17日开始,建立全市“公众安全指数”每周对外发布机制。这一举措,引起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对平安建设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对平安建设的高度关注,也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党建制度改革改出好作风

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深入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方面,我市全面履行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和监督责任,通过深化党的组织建设制度改革,构建干部实绩综合评判体系,建立干部监督“负面信息”档案,防止干部“带病提拔”。通过深化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建立监督责任清单。通过深化政治巡察,创新巡察方式,加大谈话函询力度促进“四种形态”落实,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氛围。

以干部实绩档案为载体,我市运用信息化平台,通过部门联动评价实绩方式,实时记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日常实绩,探索构建干部实绩综合评判体系,进一步考准考实干部实绩,以实绩评干部、选干部、用干部,营造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随着巡察利剑作用日益凸显,我市创新巡察方式推进巡察“全覆盖”,进一步传导责任和压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得到了中央、省委巡视办和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信阳市先后两次在全省巡察工作座谈会上做典型发言。中央巡视办《巡视参考》和省委巡视办《河南巡视》分别刊发介绍我市开展巡察的经验做法。

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关键是运用好谈话函询。为此,我市出台《对领导干部进行谈话函询的实施办法(试行)》,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使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促进“四种形态”有效落实。2016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开展谈话函询518人次,其中县处级110人次,乡科级及以下408人次。

不管哪项改革,我市都努力在找准问题症结上下功夫,在寻求管用方法上下功夫,在把握客观规律上下功夫。有了这份干事担当,全市上下形成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浓郁氛围,信阳在医疗改革、国企改革、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的改革成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全省县域综合医改试点县的息县,按病种付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多项改革措施走在全国前列;淮滨县积极推行“乡村做检查、县级做诊断、市级做会诊”的医学影像三级诊断项目,堪称老区健康扶贫的样板;医疗纠纷调解“信阳模式”获得司法部表彰……

唯改革才有出路,唯创新才有未来。试点改革亮点频出,各领域改革不断深化。今天的信阳,改革正成为推动发展的新引擎,随着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政府活力、社会活力。当前,《信阳市全面深化改革考核评价办法》已经出台,我市广大干部要继续当好改革的实干家,不断推进“五个信阳”建设,坚定不移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为造福信阳、添彩中原增添动力活力!